匕鬯无惊是什么意思?匕鬯无惊成语造句和典故
“匕鬯无惊”这一成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它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词汇,更是一种社会安定、法纪严明的象征。本文将从“匕鬯无惊”的意思、成语造句及典故等多个维度进行解析,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成语的精髓。
“匕鬯无惊”形容的是法纪严明,社会安定,无所惊扰的状态。在这里,“匕”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来取食物的短刀,“鬯”则是一种用于祭祀的香酒,其勺也称为鬯。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即便在祭祀这样庄重肃穆的场合中,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事情,手中的匕和鬯也不会因惊慌而掉落。这象征着在面对重大事件时的从容与稳定,进一步引申为社会的和谐安定与法纪的严明。
在现代语境中,“匕鬯无惊”常用于形容某个地区或组织在面临重大变故或挑战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不受外界干扰,维持正常的秩序与运作。例如,经过政府的严格管理和整治,一个城市可能变得秩序井然,市民们安居乐业,这时就可以说这座城市“匕鬯无惊”。
为了更好地理解“匕鬯无惊”这一成语,以下是一些例句:
1. 尽管公司高层突然变动,但员工们依然各司其职,确保了业务的平稳运行,真正做到了“匕鬯无惊”。
2. 经过政府部门的精心组织和严格管理,这次大型活动的举办过程井然有序,真正实现了“匕鬯无惊”。
3. 在这个小区里,居民们和睦相处,邻里之间互帮互助,治安状况良好,可以说是“匕鬯无惊”。
这些例句都展现了“匕鬯无惊”在描述社会安定、秩序井然方面的独特魅力。它不仅能够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还能够传递出人们对于这种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匕鬯无惊”这一成语的典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易·震》中的“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即便在遭遇巨大震动或变故时,仍然能够保持镇定自若,不失去手中祭器的情景。在古代社会,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它象征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神灵的敬畏。因此,在祭祀过程中保持镇定和稳定,不仅是对祖先和神灵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秩序和法纪的维护。
“不丧匕鬯”这一表述,正是对祭祀过程中镇定自若状态的形象描绘。它象征着在面对重大事件或变故时,人们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失去基本的判断和应对能力。这种精神品质在古代社会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丧匕鬯”逐渐演化为“匕鬯无惊”,并广泛应用于现代语境中。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镇定自若、法纪严明的内涵,还进一步引申为社会的和谐安定与人民的安居乐业。
除了《周易·震》中的典故外,“匕鬯无惊”这一成语还在清代文献《弹劾案与新内阁》中出现过:“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于新内阁出现后能够带来社会安定和法纪严明的期望。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匕鬯无惊”这一成语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匕鬯无惊”这一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我们还可以从它的近义和反义词汇入手进行分析。
近义词汇方面,“匕鬯不惊”、“鸡犬不惊”和“秋毫无犯”等都与“匕鬯无惊”有着相似的含义。它们都形容了一种安定、和谐、不受干扰的状态。例如,“匕鬯不惊”指的是祭祀时安静肃穆,没有惊扰;“鸡犬不惊”则形容军队纪律严明,经过村庄时不惊扰百姓;“秋毫无犯”则指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这些近义词汇共同构成了“匕鬯无惊”的丰富内涵和广泛应用。
反义词汇方面,“鸡犬不宁”和“惊师动众”等都与“匕鬯无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们形容的是一种混乱、动荡、不安定的状态。例如,“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惊师动众”则指惊动大队人马,比喻声势浩大或举动过甚。这些反义词汇的存在,进一步凸显了“匕鬯无惊”所代表的社会安定和法纪严明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匕鬯无惊”这一成语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成为了形容社会安定、法纪严明的重要词汇。它不仅能够形象地描绘出一种和谐稳定的状态,还能够传递出人们对于这种状态的向往与追求。同时,通过对其近义和反义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匕鬯无惊”的含义和用法,从而更好地运用它来描述和表达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态。
89.53M欧洲卡车模拟器3游戏
88.19M长风视频app免费版
85.65M酷安客户端v13.0.1去广告版
66.62M酷漫屋下拉式免费漫画
60.17M妙语星河app
72.04M冷颜框架3.0防闪版本
65.53M梵音瑜伽app
73.48M防御矩阵异形入侵
62.27MMadOut2 BCO
10.62M终身教育平台
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著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来信告知 ,我们将及时删除。 琼ICP备2024021917号-12